1)第571章 一身俗气_贞观长安小坊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571章一身俗气

  金紫光禄大夫、宋国公萧瑀还是没能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,即便有脚炉时时取暖,也挡不住生机早已流失。

  处于雍州北部的宜君县凤凰谷,虽号玉华宫,却没法与长安城相提并论,纵有尚药局的侍御医精心照料萧瑀,终究无力回天。

  诏令册赠萧瑀司空、荆州都督,陪葬昭陵。

  太常卿李道宗建言,谥号为“肃”,取刚德克就、执心决断之意,是为上谥。

  大致意思是刚正有德,接近大成,能守着本心做事。

  总而言之一句话:隐恶扬善。

  李世民不乐意了:“谥号盖棺定论,当考察其品性。萧瑀为人暴躁、多猜忌,宜另定谥号。”

  于是,礼部郎中封行高建言之下,萧瑀得了一个二字谥号,“贞褊”。

  贞,意清白守节、大虑克就、不隐无屈(坦然无私),是为上谥;

  褊,心隘不容,为下谥。

  二谥结合,就是个中谥,有功有过。

  不考虑家眷心情的话,这个谥号是很贴切的。

  萧瑀在望乡台上骂骂咧咧,不就是喜欢倚老卖老嘛,多少老年人都这样,非得给我背一个“褊”字,很有意思么?

  封行高是密缪国公封德彝侄子,宋州刺史、嗣密国公封言道从兄。

  提起封德彝这个在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间摇摆的奸臣,也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话题。

  贞观元年他的谥号是“明”,贞观十七年唐临弹劾才败露事迹,降谥为“缪”。

  那么,这十六年间,所有人都失明失聪了吗?

  范铮对此一言不发,不学无术的羞愧感满满。

  谥法的讲究,似乎是遵循《周书》的《谥法》,范铮不太懂。

  其实也不是不能学,就是范铮看了容易入眠。

  除了朝廷的对帝王将相的追谥,东汉以来也有民间门生故吏、亲眷为长辈立谥,也称私谥。

  《谥法》所书是周公姬旦所著,但托名的可能性不小。

  原因很简单,失败的人说尽真理也是放屁,成功的人净放屁也是真理。

  别说是古代,就是后世尚有托名之事。

  萧瑀虽讨厌,萧锐的为人还是不错的,范铮犯不着在这时候激怒于人。

  又不是什么不死不休的大仇,何况人萧瑀还真的死了。

  即便萧瑀临终的嘱咐是从快、快简、入土为安,但殡葬大总管、鸿胪少卿长孙涣还是一板一眼地率司仪署履行职司。

  鬲、铭旌、轜车、引、披、翣、挽歌、方相、纛、帐一应俱全。

  其他物品的规格有增减,唯五品以上使用四目方相、七品以上用二目魌头。

  《唐六典》是五品以上用方相,《大唐开元礼》是四品以上用方相,有出入。

  方相一词源头时间难定,《周礼·夏官》记载为负责大丧的驱鬼将军,生四目、蒙熊皮、玄衣朱裳、执戈扬盾。

  魌头二目、不蒙熊皮,视为减配版的方相。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ifan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