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51章 廉价的劳动力_快穿之叫妈也没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房子改建好了,搬了家之后家庭作坊显得更像那么回事儿了,尤其是被打通的东西两边儿的配房,不管是放机器当操作间还是堆货物当仓库都非常好使。

  刚搬了家,苗父苗母就提出了不要分红的问题:“我们俩老了,哪能花得了这么多钱,就是分给我们那也是白放着,不如你们都拿去做周转。”

  本来老两口这几个月的分红,都是苗母的给王青青,苗父的给苗大哥,王青青和苗大嫂俩人对此都心知肚明,分到老人手上转一圈再拿回来,确实也没这个必要。

  但是老人辛辛苦苦帮忙干活,也不能就这么理所当然地把他们当成免费的劳动力,王青青给苗父苗母订下了每人每月八十块钱的固定工资,几十块钱老人倒还是愿意接,这事儿就这么圆满解决了。

  搬了家之后生意更是上了正轨,每个月几乎都能盈利五六千,不过两三年功夫,苗大嫂跟王青青就各攒了近十万元的巨款,苗大哥一年的工资才四百块多一点儿,这十万说是巨款,那真是一点儿都不带夸张的。

  苗大嫂这两三年也没闲着,悄咪咪地打听着在铁西的北区盘下了两套小院,房买了,钱也有了,然而她并不开心,概因单位里又下了红头文件,强调适龄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劳动,大华就在最新一批的名单上。

  在苗大嫂看来,下乡容易,想回来那可是难上加难,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运动闹腾七八年了,省城每年下乡的青年都成千上万,能回来的寥寥无几,她懊恼地直捶胸口:“早知道让大华提前接班好了,怎地连高中都不让念完了?”

  名单没下,大华提前接班倒是能免了上山下乡的命运,现在名单已经定下了,此时再办接班手续,那就是“不积极响应领导人的号召”,一个弄不好,也是全家都要倒霉,苗大嫂虽然心疼儿子,可也不敢为了留下他让全家人冒这个险。

  苗母跟苗大嫂忙着给大华准备行李,吃的用的,钱和粮票,拉拉杂杂一大堆,王青青也给大华精心准备了礼物——一包分量极重的学习资料。

  全家一起出动,把大华送到火车站,苗大嫂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:“大华,你别怕,去乡下干上两年活儿锻炼锻炼,就让你爸提前退休,你回来接班。”

  这倒是一条出路,不过王青青觉着大概用不着,再有两年就要恢复高考了,大华二华这几年一直跟着她学习,文化课一直也没有拉下过,凭他俩的表现,考个大学上上,应该是没什么太大难度的。

  苗大嫂不知道高考会恢复的事儿,大儿子已经下乡了,早晚会轮到小儿子,为了避免二华下乡,她绞尽脑汁想要给小儿子谋一个岗位,然而哪儿有那么容易?苗大嫂托了许多人也没能得到个满意的结果。

  苗大嫂为了孩子尽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ifan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