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095章 联合声明_国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风雨

  第095章联合声明

  秦时竹当选总统以后,一直重视财政问题的根本解决,在厘金废除、税收调整、保护工商、扩展实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,但关税问题一直进展不大,中外商品还是面临不平等竞争。唐绍仪和朱尔典的会谈也自然很难迅速取得谅解。

  好在清政府虽然软弱无能,但多多少少还保留一些权力,在出口关税方面中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。7月份以来,中国政府陆续调高一系列产业的出口关税,比如钨、钢铁、煤、纺织品、粮食等出口税率由5%上调至%,并拟进一步上调。当时这在列强看来简直是中国政府的自杀之举,等于是要断绝各出口商人的财路,有些报纸甚至还不怀好意地认为“中国政府必将为此付出代价”。江浙财团参与三次革命,和这一政策有莫大的关系。

  但自三次革命被平定和欧战爆发后,轮到各国观察家大跌眼镜了,中国的这一政策虽然造成了7月份出口的大幅度下滑和大量货物积压,但同时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利益——欧战一爆发,上述货物的价格猛涨,那些商人原本因为税率调高卖不出去而迁怒于政府,到这时反而感谢起政府来。财政部的一纸命令,让他们推迟了销售,但也等来了好时机,钢铁、纺织品、粮食等大宗物资涨幅在30%左右,着实发了一笔横财,而冤大头无一例外都是洋鬼子。至于战争需要的特殊物资,如钨、铜、锑、铅等金属,涨幅超过50%,而且还有加速上涨的趋势。在德军攻破列日要塞,并向法比边境推进的时候,财政部再次下发通知,将各种战略物资出口关税提至25%。当时的国际市场上。中国是钨和锑的第一大出口国,铅的第三大出口国,美国是钨地第二大出口国,镍的第一大出口国,而智利则是硝石和铜的第一大出口国,在和他们协商后,他们也不约而同地提高了战略资源的出口关税,坐享“战争红利”。一时间,国际金属市场价格暴涨。

  英法两国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殖民地甚多,贸易和商业发达,对于战略物资的获取相当容易,并不屑于囤积和储存,在战争爆发的头半个月就吃足了苦头——英镑和法郎轻微贬值,各种资源价格几乎翻了一番。各资源输出国的提价政策对德国影响很小,德国一直以来在囤积战争物资。而中国方面为了帮助德国渡过难关,故意用大量战略物资抵偿德国贷款,让他们非自愿地加速囤积,德国也因此拥有了将近1年半的战争储备(石油除外)。更由于德国海军不如英国强大,一旦开战必然面临被封锁地局面。根本也不指望继续从国外进口。因此,各大资源输出国的提价行动让德国人叫好不已——这意味着该死的英国佬和法国佬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ifan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