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049章 北方战争(24)_国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风雨

  第049章北方战争(24)

  自美军逐次征兵西欧大陆以后,德军总参谋部和决策机构已经意识到,战争如果再拖延两年,德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,甚至于,再拖延18个月都难以接受,因为德国重点战略物资的储备和生产维持能力只有9-12个月,即便经过强化,也难以超过15个月。

  鲁登道夫已经提出了总体战观念,总参谋部也切实按照这个观念精心评估,在模型选择上,还尽可能地放大了有利因素,修正了不利因素,但报告结果也是触目惊心——继续维持目前的战局,在没有新生突变的情况下,德国将于1920年下半年濒临全面失败,在这个之前,德国的主要盟国,奥匈、保加利亚和土耳其也会面临失败。

  要想改变这个局面,必须引入新的、带有重大意义的变量,总参谋部列举了3个可能性因素。

  第一,德国海军在决定性会战中打垮英国舰队,依靠水面舰队和潜艇部队掌握北海、北大西洋制海权,恢复自身经济活力,抑制美国向西欧大陆运输物资。如果能够实现,战争胜利的概率可以提高到85%以上,但实现指数只有5%;

  第二,德国陆军在决定性会战中打垮联军,占领巴黎,掌握对联军的军力对比优势,特别是要极大地消灭美***队,在美国引起反战情绪,或者希望墨西哥能够拖住美国人的身体。如果能够实现,战争胜利的概率可以提高到75%以上,但实现指数不到15%;

  第三,德国陆军在决定性会战中防御住敌人的全面进攻,能够控制兴登堡防线并巩固,同时获得从俄罗斯方向过来的战略物资补给,将战争进一步长期化,战争胜利的概率可以提高到50%,但实现指数只有35%。

  如果上述三个可能性因素都不能实现,则德国将只能维持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结局。

  hl和威廉二世商议后认为,总参谋部的结论大体是可以信赖的,其中,第三个选择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,因为即便费劲做到第三层,战争依然是五五开的胜负,没有意义——德国要的是胜利,哪怕体面的和平也好。

  可惜,在彼此都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之下,不死不休已经成为常态思维,英法美必以德国全面投降为最终目的,而德国也必然以保持现有战争权益为出发点,这是根本就不能调和的。

  剩下的只能在前面两个方案当中做出选择,可问题在于,无论哪个方案都不是轻而易举。从实力对比上来说,经过2次日德兰海战,德国海军的实力比起历史上同期要下降一些,但英国人削弱得更厉害,对比上反而有利。但即便如此,威廉二世仍然认为出海作战是没有前途的,只能葬送德国的大洋舰队,唯一可以依赖的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ifan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