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041章 】 军事变革_国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风雨

  对日本而言,打造关东州这个乌龟壳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昔日关东军、朝鲜军在辽阳防线前撞得头破血流就是最好的例证,即便军部一贯嘴硬,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不惟日本人,世界各事理论都有这样的一种思潮涌动:谓铁丝网、机枪出现以后,战役优势的天平重新倒向了防御方。一战已证明了堑壕战的合理,从某种意义上说,辽阳之战就是欧战西线战事的提前预演,坚固的弹性防御体系再三证明了阵地战与防御作战的优越性,只是对日本人而言,这种新战术不是首先在欧洲,而是被一贯看不上的中国国防军首先采用感到奇怪与震撼了一些。

  日本军部虽然以顽固著称,但在“新军事革命”面前并没有闲着,除面上强烈指责内阁“缩手缩脚”以外,对于作战理论的反省与探索同样激烈,战后十年也采取了大规模的变革与创新——既是观念和理论上的,也是操作和实践层面上的。

  对关东州防御力量的持续增强,特别是关东军从单纯的步兵师团冷到包含步兵、重炮兵、航空兵、坦克兵等在内的诸多合成军种在内的真正军级单位,以张绍曾上将为首的总参不止一次地表示了担忧,甚至好几次都下定决心要发起预防性打击,为此还拟定了多个突袭方案,以便阻挠关东州的防御强化,但这种请求总是为秦时竹、陆尚荣等所拒绝。理由当然是现成的——时机不成熟!但到底什么时候才算是时机成熟,却又语焉不详。

  其间的个中缘由,只有在穿越组这个序列才能明白秦时竹的用意——当年唾手可得的关东州之所以迫而不取,不在于心慈手软或者姑息养奸,而是另有所谋,对一心希望造成日本陆军大出血的秦时竹来说,日本军部十年强化推行得越彻底,他的策略就算是越成功。

  倘若没有关东州,日本失去了中国的立足之地,则必将导致日本“大陆政策”的全面破产。日本把全部精力放在海军上面,军费只会向海军倾斜,考虑到中日海军之间的实力差距,力量对比对中国更加不利。因为身为岛国的日本可以不发展陆军,作为传统陆地大国的中国却不能不发展陆军,如果中日交战需要消耗对方1亿元的损失,明显是从陆军这里实现更有把握。留着关东州不收,就是让日本陆军还有个念想;而在东北军区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,就是迫使日本陆军将大量实力困顿在朝鲜与关东州。

  目的果然达到了。在战后的10年间,日本海陆军之间的军费争夺贯彻整个始终。按照日本陆军在日俄战争后制定的扩军计划。是按照平时25个师团,战时50个师团的标准筹措的,但辽东战事一打,这个规模就维持不下去了,甚至于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ifan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