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086章 】 苏俄关注_国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风雨

  1923年的世界,风云变幻,关注中日战事的大国并非只有大英帝国一家,在数千公里之外的莫斯科,一场专题会议正在克里姆林宫举行。表面上看起来,这仅仅是一场全俄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例行会议,但实际上却反映了苏俄对远东局势的整体讨论,不仅军事委员会的成员,包括托洛茨基、斯大林、季维诺也夫、克列斯廷斯基等政治局委员也在座,俄共一共5个政治局委员,除了列宁在黑海养病之外,居然都到齐了。

  虽然列宁在1918躲过了女刺客卡普兰的刺杀,但多年积累下来的流亡生涯使他的身体遭到了很大损害,而内战期间繁重的工作更加剧了这种局面,这次到黑海养病,既是列宁自己想好好休息,也是党内的一致意见——俄国革命千头万绪,总舵手可不能垮了台。

  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的托洛茨基其貌不扬,看上去倒更像一个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而不是让人肃然起敬的*领袖,不过任何人都不敢小看托洛茨基。他不但创建了红军,而且还率领着弱小的红军取得了内战胜利并击退了外国干涉军,虽然华沙城下的失败和远东的溃退有点丢面子,但俄共党内没有第二个人敢拍胸脯说自己做得能比托洛茨基更好。作为享有巨大威望的人物,托洛茨基不仅是俄共的二号领袖并兼任着军事委员会主席,而且还是唯一能在党内与列宁相提并论的人物,《真理报》在发表新闻时,一般总习惯性地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与他的亲密战友托洛茨基同志。

  按照惯例,列宁不在。主持会议的自然是托洛茨基,再加上这次是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召开会议,他当仁不让地坐在会议桌的中间,其他人员自觉按照在党内地位的高低由近及远地依次落座——这个顺序无论是谁都不会轻易弄错的。

  “同志们,你们怎么看目前中日之间的战争?”托洛茨基的开场白异常直接。“党需要作出一些重要的决定。”

  对当前局势的判断,托洛茨基内心深处无疑是极为矛盾的。内战胜利之后,为了迅速医治战争创伤,列宁强撑着病体,在中央全会上提出了在“战时*”立场上后退、执行“新经济政策”的新方针,实际上就是要执行国家控制下的资本主义制度。用*学说来解释,就是列宁暂时放弃了输出革命的理想,专心致志地开始要着手建设俄国了。这个方针不但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理相背离,更与托洛茨基坚持的“不断革命论”、“世界革命论”相悖,在最开始的时候,俄共内部的气氛很微妙。

  列宁与托洛茨基的风格还是泾渭分明的。列宁在政治上是现实主义的,而在工作中却是理论派的,否则,类似于《布列斯特条约》、《鄂木斯克》条约这样的文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ifan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