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087章 】 合作条件_国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风雨

  斯大林虽然说了一大堆,态度看上去也十分坚决,要与中国干到底,但与会众人都是成了精的大人物,怎么会听不出对方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呢?斯大林既然把中国说得如此重要,而且还颇有实力,苏维埃俄国必须拿出全部力量、集中精神才能应付,换句话说,我们的准备还不够充分。

  斯大林这一通当然不是无的放矢,对远东局势明眼人都十分上心,也大有趁机捞一把的企图,别的不说,光是滨海共和国就足够让人难受的——这个白俄国家一天不消灭,苏维埃政权就面临着倾覆的危险。但鄂木斯克战役给斯大林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,最骁勇善战的红军第一军,包括布琼尼等一干赫赫有名的战将在远东被人打得毫无反手之力,可见中国实力只强大。第一次失败还有列宁给他打掩护,如果再失败的话,只怕自己要去劳改营报到了吧?当然,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能过于渲染敌人的实力,任何可见的动摇、疑虑都有可能被扣上“右倾投降主义”的帽子。

  听着斯大林这么说,托洛茨基的嘴角露出一丝令人不易察觉的微笑——他当然并不只是关注中日战争,他所关注的焦点依然是“不断革命”的中心思想,至于“熟悉远东情况云云”的高帽子无非是一个借口,托洛茨基真正敏感的是斯大林这个列宁派大将的态度。托洛茨基的理论是不断革命,意思要不断输出对外革命,中日战争在他眼中就是极好的机会,现在斯大林已经表了态,他就心里有了底。

  事实上。作为红军的当家人,托洛茨基对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很犯怵,单纯从兵力上讲,中国陆军不超过200万人,红军在内战结束后的鼎盛时期也达到了这个数量。虽然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广泛推行,红军数量现在下降到了150万人,但考虑到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力量被牵制在关东州和朝鲜战场上,中、俄之间这一力量对比不算是失衡。真正让他下不来决心的是中国在军事上的部署和技术上的优势——中国在应对日本战事的同时,并没有放松对俄国的警戒,漠北军区依然驻扎了超过15万人的精锐部队。这是真正的精锐之师,是当初与伏罗希洛夫、布琼尼率领的第一集团军交过手的部队,除此以外,新疆、中亚、蒙古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兵站一个接着一个建成,物资源源不断地进行囤积,而通往各个边疆的铁路依然在不断新建当中。过不了几年,在铁路网串起来后,军事力量的效能与投放速度将成倍递增。

  斯大林发言完毕后,会场就响起了窃窃私语的讨论,别看他面色沉稳,心里却再打鼓——对自己刚才这番话,托洛茨基到底是听懂了没有呢?斯大林本人在内心深处当然是支持利用中日战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ifan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